大海
L. 109,CD111
如今,《大海》是德彪西最广为上演的管弦乐作品,也被认为是他最伟大的杰作之一。但《大海》在 1905 年完稿并于同年在巴黎首演时,却让乐评人、媒体与听众普遍感到困惑,部分可能是因为演出效果不尽人意:相较于德彪西早期的管弦乐作品,《大海》中用到的音乐语汇更加精巧复杂,因此在演奏起来也更加困难。同时,这部作品与传统浪漫主义对大海景象的写实化描摹不同。相较实体的海,德彪西更倾向于描摹他“内心”想象的海,力图用听觉的变化激起脑海中能感受到的“印象”。 尽管德彪西尤其热爱海与海面波光粼粼的效果,但正如德彪西本人对《大海》“三幅交响式的素描画”的形容,这部作品也与他对绘画中所展现的大海感兴趣有关,特别是莫奈和特纳的画作。第一乐章《海上的黎明到中午》,音乐从阴暗中开始,逐渐发展出一系列美妙的管弦乐情绪与色彩变化,最后在乐队的合奏中,太阳升上高空,阳光穿过云层照射到海面,音乐在耀眼的光芒中达到高潮。第二乐章《海浪的游戏》用到一系列飞快繁复的节奏以及如针尖般精湛的技巧,如同处在作品核心位置的交响谐谑曲。终乐章《风与海的对话》则描绘了绝妙的惊涛骇浪之景,中间夹杂的插曲平静却令人忧虑,仿佛风暴间歇时仍惴惴不安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