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首前奏曲

Op. 28,C. 166-189

在 19 世纪的音乐会中,钢琴家们通常会在演奏较长乐曲前即兴创作短小的引子。这样的实践启发许多作曲家创作涵盖所有大小调的 24 个简短前奏曲组曲,包括胡梅尔(1814),克拉默(1818),卡兰克布雷纳和莫谢莱斯(1827)。以前奏曲为出发点,肖邦创作他独特套曲的野心不断扩张。他超越了此前介绍性练习曲的传统,全新建立了用单个调描绘乐曲丰富创造力与独特个性的方式。肖邦的《24 首前奏曲》Op. 28 与他 1838-1839 年和情人乔治桑在马略卡岛不幸的冬季旅居相关。尽管在这次旅行前,肖邦已经完成了四首乐曲之外的所有乐曲草稿,但是他还是坚持在恶劣的环境、天气和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下完成了整部作品。其中的一些前奏曲,例如华尔兹风格《A 大调第七号前奏曲》,或者是《升 c 小调第 10 号前奏曲》都是在整部套曲中完美的微小缩影。而其他的前奏曲,例如著名的《降 D 大调第 15 号“雨滴”前奏曲》,或者是夜曲《升 F 大调第 13 号前奏曲》是完全可以独立存在的小诗篇。尽管有些前奏曲对演奏技巧要求很高,尤其是《降 b 小调第 16 号前奏曲》。但其他作品大都门槛较低,更能赢得业余爱好者的喜爱,比如缓慢而富有表现力的《e 小调第 4 号前奏曲》、《b 小调第 6 号前奏曲》以及《c 小调第 20 号前奏曲》,都经常被单独演奏。

相关作品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