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奉献
BWV1079
六声部“利切卡尔”(Ricercar,赋格的一种)崇高的复杂对位,以及《基于皇家主题的奏鸣曲》(Sonata sopr’il Soggetto Reale) 的“行板”中温柔的叹息,这一切使得《音乐的奉献》成为站在古老与革新交界之处的伟大作品。它的诞生源自 1747 年巴赫拜访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波茨坦无忧宫的经历。腓特烈大帝热情地向巴赫展示了他的键盘乐器藏品,并将一个主题赐予巴赫,让他根据这一主题即兴发挥,创作以卡农和赋格为体裁的音乐作品。巴赫应允并创作了一个三声部的作品,但回到莱比锡后,他决定着手开展能与另外两部晚期对位音乐作品相匹敌的项目。巴赫将在腓特烈大帝宫中的即兴音乐,扩充为名叫“音乐的奉献”的作品集,与《赋格的艺术》及《卡农变奏曲:从天堂我来到人世》一并成为巴赫在其晚年最深层探索和音乐思想的总结。他在原本的三声部赋格上增加了一个六声部的“利切卡尔”,并创作了 10 首基于“皇家主题”且严密构思的卡农曲。这还并非全部,《音乐的奉献》还包括了巴赫在三重奏鸣曲艺术方面的巅峰之作,其中四个乐章的“教堂奏鸣曲”(Sonata da Chiesa)或许意在挑衅一个以反对任何教会事务而闻名的国王。“皇家主题”在开篇的“快板”低音部分便生动地呈现,并在终曲中重新演化为吉格舞曲的形式,赋予奏鸣曲引人注目的凝聚力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