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專輯曲目的作曲家們,皆來自現今為捷克共和國的地方。這些作品橫跨 1876 年至 1943 年,風格包括鼎盛時期的浪漫主義,一直到令人不安、幾乎迷失方向的表現主義。在這張現場錄製的專輯當中,女中音瑪格達萊娜 · 科齊娜結合了清晰的咬字和深度情感,而她的夫婿賽門 · 拉圖則指揮捷克愛樂樂團,把生命力注入美麗而微妙的樂譜上的每一個細節,令人難以抗拒。 我們從柏豪斯拉夫 · 馬悌努芬芳怡人的作品開始。馬悌努不僅向德布西和拉威爾致敬 (他們同樣受到遠東的啟發),同時精選了一些簡短的日本詩詞,編寫成 1912 年的歌曲集《Nipponari》。除了調式和聲以外,他也用木管樂器和豎琴,描繪他對日本傳統音樂還有以及對日本的印象:這片土地在 20 世紀的歐洲聽眾耳中充滿異國情調,甚至籠罩著神秘的氛圍。 《一頁上的歌曲》(Songs on One Page) 是極為簡短的作品,原先每首作品都印在一面紙上,可以追溯到二戰期間馬悌努被迫流亡美國的時期。他以摩拉維亞詩歌為背景,每首歌都像是寄回家鄉的明信片,包含了各種情感,從半開玩笑的機智 (第九首〈Otevření slovečkem〉) 到發自內心的激情 (第 10 首〈Cesta k mile〉) ,也有純粹的快樂 (第 11 首〈Chodníček〉)。 馬悌努之後,我們跳進德弗札克豐富、光彩奪目的浪漫主義當中。他絕美的《黃昏之歌》(Evening Songs) 和《歌曲,Op. 2》(Songs) 受到民俗歌曲影響、充滿懷舊之情,同時也有作曲家最後三首交響曲中許多的管弦樂語彙。 這張內容豐富的專輯收錄的另外兩位作曲家,曾經都被關押在泰雷津 (Terezín) 集中營,他們的藝術作品被納粹當作欺騙外界的宣傳手段。1942 年被驅逐到泰雷津的漢斯 · 柯瑞沙在 1920 年創作了《四首管弦樂歌曲》,這些棱角分明的音樂時而空靈、時而悲傷,甚至痛苦萬分。 Gideon Klein 於 1943 年在泰雷津創作了《搖籃曲》,這是一部簡短而動人的美麗作品。兩年後,Klein 在奧斯威辛 (Auschwitz) 集中營過世。
作曲家
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