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RV315,Op. 8/2・夏、選自四季

韋瓦第《四季》四首小提琴協奏曲中的第二首《夏》,描繪了人們為酷暑熱浪所苦的情境。小提琴高音聲部首先營造出烈日炙烤大地的景象,接著模仿了鳥鳴叫聲;搭配此曲的十四行詩提到了斑鳩和金翅雀,不過樂曲之中以小提琴獨奏模仿杜鵑慵懶啼叫的聲響最為明顯。接著,高音弦樂聲部在獨奏小提琴掀起的一陣狂風中蓄積能量,雖有一瞬間風勢似乎已消退,但很快又捲土而來,迎向昂然激動的樂章結尾。〈慢板〉第二樂章中,獨奏小提琴不安的旋律層層疊加不協和音程,呈現牧羊人擔心風雨欲來的焦慮,而伴奏音型則模仿著十四行詩中描寫的蟲蠅嗡嗡聲。在〈急板〉終樂章中,暴風雨終於降臨,如同詩文描述的「天際雷聲轟隆、冰雹驟降襲擊」,伴奏弦樂奔湧的十六分音符宛如狂風暴雨,而精彩絕倫的小提琴獨奏猶如電光閃閃,此樂章疾馳的音符令人目眩神迷,召喚出風狂雨驟的驚人聲勢。 關於《四季》 從突如其來的春季雷雨到令人困倦的夏日熱浪,從歡慶豐收的歌舞飲酒到使人牙齒打顫的冬日寒風,韋瓦第的《四季》以音樂生動描繪了鄉村一年裡的生活風景。這組四首小提琴協奏曲出版於 1725 年,是曲集《和聲與創意的競技》的前四首作品,不過由於對季節意象精神的精準捕捉,《四季》總是脫穎而出。然而當時這組協奏曲被視為過於創新,直到兩百多年後才廣受歡迎。

相關作品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