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布果
《納布科》雖是奠定威爾第音樂事業基礎的歌劇,但據說其譜寫計畫卻差點胎死腹中。1840 年,威爾第的上一部歌劇《一日國王》(Un giorno di regno) 慘遭失敗,又逢妻子與兩個孩子去世的打擊,使他意志消沉,不願作曲。在劇院樂團經理人 Bartolomeo Merelli 的強迫下,威爾第為 Temistocle Solera 創作的劇本譜曲,並在 1841 年夏秋兩季完成了歌劇《納布科》。1842 年 3 月 9 日,該劇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首演並大獲成功,不過也有零星的負面評論傳出,批評者包括一開始就拒絕譜曲的作曲家 Otto Nicolai。《納布科》風格介於非寫實的「大歌劇」和直接即時的真實主義歌劇之間,成為 19 世紀中葉義大利歌劇的樣版作品。劇本的場景設在耶路撒冷和巴比倫,故事則從以色列人的巴比倫之囚、巴比倫王納布科陷入瘋狂,一路講述到他皈依猶太教並釋放猶太人,情節大量取材自與《聖經》相關的各種來源,並採用了幾位主要角色,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巴比倫公主艾比蓋爾 (Abigaille),首演時由後來成為威爾第第二任妻子的 Giuseppina Streponi 扮演。序曲在音樂廳間廣受歡迎,而劇中另一首合唱曲〈飛吧,思想〉(又名「奴隸大合唱」) 更常見於義大利的葬禮和愛國場合,甚至曾有人提議以之作為義大利的另一首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