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堡變奏曲
BWV988
在《郭德堡變奏曲》的樂譜封面,巴哈寫下了「為愛樂者靈魂喜悅所作」的字樣,這部 18 世紀最大規模的鍵盤作品,也是貝多芬的《迪亞貝里變奏曲》出現之前最具代表性的變奏曲。李斯特在音樂生涯早期曾公開演奏此曲,布拉姆斯也對此作推崇備至。此作以格局開闊的〈詠嘆調〉開場,簡單有力的和聲作為推進全曲的動能,巴哈以三十二小節組成的基礎打造了設計精妙的架構,包含首尾的主題〈詠嘆調〉,無獨有偶地也有著三十二個樂章。三十段變奏每三段為一組,每組第一段帶有舞曲風格,第三段為卡農,而第二段則常以雙手交叉彈奏的技巧表現。 整部作品中,巴哈向許多樂曲類型致敬,並在〈第十六變奏〉以「法式序曲」將全曲分為二大段落。〈第二十八變奏〉與〈第二十九變奏〉有飆速的炫技展現,而巴哈並未在最後一段變奏中,如預期地選擇卡農,而是以巴哈家族經常在聚會場合上表演的「混成曲」(quodlibet) 形式,結合了兩首當時流行的民謠〈我與你分離已久〉和〈捲心菜與甜菜讓我退避三舍,但要是媽媽煮了肉的話我便會久留〉,讓《郭德堡變奏曲》的高潮之處增添溫暖幽默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