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斯坦與伊索德

WWV90

一艘孤船載著一位盡忠職守的騎士,以及一名心不甘情不願的新娘,緩緩駛過漆黑陰森的海面——伊索德公主即將嫁給康威爾國王馬克,而崔斯坦爵士正是護送她的騎士。然而,這對男女彼此相愛,最終在絕望的深淵中,發展出超越榮譽、社會傳統,甚至生命本身的熱烈感情。理查‧華格納本人曾說:「我從未在自己的人生中享受過真愛的幸福,因此,我願為這個極致可愛的夢想樹立一座紀念碑,這部作品自始至終,都會貫徹愛情的真義。」而這點在他以古老的亞瑟王傳奇為藍本的歌劇作品《崔斯坦與伊索德》(1865) 中,得到完整的體現。創作過程中,華格納接受了叔本華哲學思想的薰陶,幾乎重新定義了西洋音樂。這部歌劇的前奏曲以寂然無言的叩問和懸而未決的開放式答案 (被稱為「崔斯坦和弦」) 開篇,而在史詩般恢宏壯闊的三幕歌劇中,這對戀人不僅經歷了從未想過的狂喜,更遭受到無法想像的痛苦。劇中的每一個音符,都浸滿了一股無邊無際的嚮往之情,而直到遺世超然的終曲〈愛之死〉,我們才得以從這份希冀中解脫。既令人不安,又讓人著迷不已的《崔斯坦與伊索德》是部影響深遠又極度優美的作品,而這部歌劇對無限制的愛情所帶來的毀滅性力量提出深奧的詰問,至今看來仍然相當危險。對許多聽眾而言,《崔斯坦與伊索德》的音樂難以忽視且令人沉醉,甚至能夠深入潛意識的最底層,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記。

相關作品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