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大調第一號大提琴組曲
BWV 1007
巴哈《第一號大提琴組曲》開頭的〈前奏曲〉不乏戲劇色彩,如《平均律鍵盤曲集》的前奏曲一般以分解和弦推動音樂行進,不過在中段轉為帶有即興意味的自由展技,以半音旋律堆疊至高潮尾聲。接下來的〈阿勒曼德〉與其舞曲原型已相去甚遠,而結尾的〈吉格〉曲仍帶有傳統吉格舞曲的韻味,並且展現了巴哈喜愛非對稱結構的程度,後半段不僅長度為前半段的兩倍,還巧妙預示了結尾將如前段一樣以半音樂段收尾,並加上了新的轉折。 關於巴哈的大提琴組曲 在巴哈的時代,無伴奏的獨奏曲──尤其是為大提琴所寫的獨奏曲──可說是寥寥無幾,並且可能是即興下的產物,而非費盡心思的創作。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寫於巴哈擔任科登宮廷樂師期間,他或許並無創作成套組曲的意圖,但是這六首作品擁有類似結構,且在傳統由阿勒曼德、庫朗、薩拉邦德與吉格舞曲組成的組曲形式外,巴哈還在開頭加上了前奏曲,並在吉格終曲之前插入小步舞曲、布雷或嘉禾舞曲等當時流行的舞曲。這部作品直到 1825 年才正式出版,並到了 1930 年代才因卡薩爾斯的錄音而開始廣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