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小调第 23 钢琴奏鸣曲
Op. 57 · 热情
面对急剧恶化的耳疾,贝多芬创作了狂风暴雨般的《“热情”奏鸣曲》(1804-05),用音乐表示对病魔的蔑视。在他的 32 首钢琴奏鸣曲之中,这首作品充斥着最多的痛苦。创作乐曲的两年前,贝多芬遵医嘱来到维也纳郊外的温泉小镇海利肯施塔特,在宁静的环境中疗养。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贝多芬的情绪十分低落,而此时他的听力开始急剧下降。在他写给弟弟卡尔和约翰的信,也就是所谓的“海利肯施塔特遗嘱”里,贝多芬坦诚了自己的全部痛苦,写下了遗嘱,甚至考虑了自杀。随后,他悬崖勒马,决心与命运抗争到底。这种创意心态的巨变首先体现在史诗般的《“英雄”交响曲》里,但《第 23 号奏鸣曲》(标题“热情”是贝多芬去世后由出版商所取)将作曲家在这段时期的跌宕感情表现得最为明显。开篇乐章《活泼的快板》情绪张力十足,需要极大的体力和力量,对今天的演奏家也是不小的挑战——贝多芬时代的钢琴甚至屡次因为演奏者灌注力量的弹奏而变形。接下来,贝多芬用《行板》主题和变奏抚慰开场乐章造成的创伤,随后用两个痛苦的减和弦掀起了终曲的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