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小调第四号交响曲
Op. 36,TH27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是一曲赞歌,赞颂欢乐和幸福战胜命运的压迫。作品创作于 1877-78 年,那段时间对作曲家来说交织着痛苦与希望:身为同性恋的柴可夫斯基 1877 年违心地成婚,那段婚姻对他而言堪称灾难,让他患上抑郁症并企图自杀。幸运的是,他在前一年找到了新的赞助人 Nadezhda von Meck,后者在金钱和感情上的支持帮他度过了难关。柴可夫斯基把这首交响曲献给 von Meck,并写了许多封信来向她解释音乐的含义。第一乐章随着严酷的号声开场,柴可夫斯基将其比作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著名开篇,也就是代表命运的动机。命运动机在第一乐章中反复出现,阴暗的味道悄然渗进包含一段华尔兹的欢快主旋律之中。第二乐章由柔美的双簧管旋律引入,情绪哀伤而豁达。柴可夫斯基将其描述为劳累一天之后的忧郁。第三乐章《谐谑曲》由贯穿始终的弦乐拨奏推进,作曲家在信中写道,这里代表“迷醉的初始阶段”为“想象力解开了束缚”。木管和铜管乐器奏出欢乐的歌曲和飘渺的军乐进行曲,描绘出一连串快速闪过的画面。《终曲》的主题来自俄罗斯民歌《田野中的白桦树》(In the Field Stood a Birch Tree),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华丽的管弦乐炫技佳作。临近结束时,命运动机再度出现,但音乐的正向能量占据了上风,全曲在胜利的狂欢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