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小调安魂曲

K. 626,KV626

莫扎特的《安魂曲》是合唱曲目中最伟大的纪念碑之一,但它的创作故事仍然笼罩在神秘面纱下。这部作品是 1791 年由一位性格古怪的贵族为纪念他年轻的新娘而匿名委约创作的。那年夏天,莫扎特全身心投入他的歌剧创作:《魔笛》和《狄托的仁慈》,第二部只用了 18 天就完成并在布拉格首演(他可能就是在那里染上了最后致他死亡的疾病)。回到维也纳后,他为《安魂曲》起草了大部分连续的乐章,但只对前几页进行配器。最重要的声乐部分描绘了“最后的审判”情节,并且完成大部分 Offertory,但直到 12 月 5 号他去世时,也没有完成这部分的配器。莫扎特的助手 Franz Xaver Süssmayr 接下这项有利可图的任务,但他的音乐创作经常被批评为混乱和技术笨拙的。他为莫扎特最后留下的部分进行配器,并重新创作了“信经”,“赞美诗”,“羔羊颂”。关于 Süssmayr 的创作到底有多少是遵循莫扎特草稿或者是隐含的指示,相关讨论一直很激烈。自 1970 年代以来,后人不断地尝试改进 Süssmayr 的创作。尽管如此,《安魂曲》仍然是莫扎特所有作品中最受尊重的作品之一。

相关作品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