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鋼

知名作品

簡介

提起中國當代作曲家陳鋼,聽眾一定會記得他和何占豪一起寫下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時至今日,這部完成於 1959 年的作品,仍然是演奏最頻繁、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小提琴作品。陳鋼 1935 年出生於上海,小時候受音樂家父親的影響,接受鋼琴和作曲的音樂啟蒙;後來進入上海音樂學院學習作曲,累積了扎實的作曲技術和廣泛的曲目。1950 年代,何占豪用越劇的音調創作了弦樂四重奏《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梁祝」);為了記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上海音樂學院安排陳鋼與何占豪合作譜寫小提琴協奏曲版的《梁祝》,而陳鋼尤其替管弦樂部分貢獻許多。 除了《梁祝》以外,陳鋼的代表作還有《苗嶺的早晨》、《金色的爐台》、《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干上》等小提琴獨奏作品;他表示,雖然他未曾到訪這些地方,卻仍能寫出當地的民族風情,主要是靠自備的「資料庫」。他曾回憶,在創作小提琴協奏曲《王昭君》的「萋萋塞外」一段時,腦海中回響的是普羅科菲夫為電影 《亞歷山大 · 涅夫斯基》所寫的配樂中描寫空曠戰場的雙八度齊奏和女中音深沉的悲吟。而他的鋼琴伴誦作品《魯媽的獨白》(話劇《雷雨》片段) 中,開場便是幾組「音束」、「音塊」式的「鐘聲和音」,靈感來自穆索斯基和拉赫曼尼諾夫作品中的鐘聲,表現周公館客廳中大鐘按時按點地敲響的場景,象徵著不可改變的宿命。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