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 E 大調第四號大提琴組曲
BWV 1010
如同《第 3 號大提琴組曲》的開頭一樣,《降E大調第 4 號大提琴組曲》由考驗演奏者技巧的〈前奏曲〉展開,以從低音 E 到高音 E 兩個八度的大跳定下基調,接上一連串琶音和弦以及一些困難的按弦位置。中間有如裝飾樂段的自由段落,結合了先前出現過的大跳音型,彷彿指引著演奏者如何在重覆的旋律模式中作出變化與即興。在莊重的〈阿勒曼德〉樂章之後,詼諧的〈庫朗舞曲〉有著出人意料的旋律線。巴哈接著安排了堂皇高貴的〈薩拉邦德〉樂章,運用了所有組曲中最為持久的大提琴和弦。而後兩首〈布雷舞曲〉截然不同,第一首的單音旋律線曲折婉轉,而第二首則簡短許多,有著方正簡單的和聲。結尾的〈吉格舞曲〉勢不可擋,在相同的節奏模式中產生了驚人的動能。 關於巴哈的《大提琴組曲》 在巴哈的時代,無伴奏的獨奏曲──尤其是為大提琴所寫的獨奏曲──可說是寥寥無幾,並且很可能是即興下的產物。這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寫於巴哈擔任科登宮廷樂師期間,雖然他可能並無創作成套組曲的意圖,不過六首作品皆擁有類似結構,在由阿勒曼德、庫朗、薩拉邦德與吉格舞曲組成的傳統組曲形式外,巴哈還在開頭加上了前奏曲,並在吉格終曲之前插入小步舞曲、布雷或嘉禾舞曲等當時流行的舞曲。這部作品直到 1825 年才正式發表,並且直到 1930 年代才因卡薩爾斯的錄音而開始廣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