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 E 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Op. 73・皇帝
貝多芬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完成於 1809 年初,是他的最後一首協奏曲作品。同年,拿破崙的法國軍隊入侵維也納,戰火攪擾了貝多芬長年駐紮的音樂之都。這首曲子因為高貴、宏偉的氣質被後人暱稱為《皇帝》,不過與當時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拿破崙沒有任何關聯。雖然貝多芬曾將 1804 年完成的《第三號交響曲》獻給拿破崙,但後來因為他稱帝,憤而改變了立場。如果貝多芬還在世,應該會反對有人在《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的名稱上與拿破崙產生聯想。 《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的調性是降 E 大調,和《英雄交響曲》(1803-04) 同樣宏偉,而它的開場片段承襲了《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也相當有原創性:管弦樂團氣勢磅礴的和弦為底,緊接著是鋼琴獨奏,繁複的裝飾音在一開場就讓演奏者展現高超技術;作品的第一樂章,是貝多芬所有鋼琴協奏曲裡最長的一個樂章,其中的鋼琴部分華麗而精彩,讓許多傳統的華彩樂段都顯得黯然失色;慢速的第二樂章則轉為 B 大調,呈現了輕柔抒情,也有更多裝飾性的鋼琴演奏。到了第二樂章的最後,慢速彈奏的鋼琴帶出終曲樂章的主題,音樂沒有間斷,直接進入最後一個樂章的迴旋曲;有著熱鬧氛圍的終曲樂章從一段活潑、節奏感十足的琶音開始發展,如同這首協奏曲的其他片段,建立在簡單的主題基礎之上;而貝多芬同時也巧妙安排了一趟和聲之旅,從作品的主調出發,繞了一圈後,最終又回到主調,呈現完美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