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調第六號交響曲
WAB106・Philosophic
多年來,布魯克納的《第六號交響曲》都是他系列作品最被忽視的一首。這部作品的確也是最謎樣的一部;對一些人來說,作品的結尾尤其模稜兩可,不似其他交響曲的結尾那樣海納百川、堅決肯定,而這或許也反映了布魯克納寫作時的心態。1877 年,布魯克納《第三號交響曲》的首演可謂災難,令作曲家備受羞辱 (當時他的《第四號交響曲》和《第五號交響曲》仍未上演),布魯克納兩年後才開始創作《第六號交響曲》。布魯克納在他的第二故鄉維也納受到輕視和嘲笑,加上一直找不到結婚對象而感到孤獨和沮喪,他因此對自己所認定的「志業」產生懷疑。第一樂章一開始似乎試圖演奏更明亮的音符,採用的是活潑的舞蹈節奏、而不是通常神祕的弦樂顫音,但很快也被陰影籠罩。接下來的〈慢板〉充滿了荒涼和受挫的企求,直到精緻的尾聲表達出聽天由命的心情。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諧謔曲〉,詭異的氛圍啟發了後來馬勒的音樂,也引出走走停停、也是布魯克納最令人費解的終曲。布魯克納的宗教信仰可以說是在最後才得到彰顯,但顛覆、質疑的元素幾乎一直持續到最後一刻。 不過,《第六號交響曲》本身還是講述了一個令人感動而且引人入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