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大調八重奏

D803,Op. posth166

舒伯特燦爛無憂的《八重奏》創作於 1824 年春天,是他成熟期的傑作之一,長度約一小時。這部柔和而頗具份量的作品,與同時期另兩首悲痛哀傷的弦樂四重奏曲──A 小調的《羅莎蒙》及 D 小調的《死與少女》──形成鮮明對比。《八重奏》由一位身為業餘單簧管演奏家的伯爵委託創作,要求以貝多芬 1800 年的《七重奏》為本,於是舒伯特的《八重奏》同樣具有六樂章結構,只在單簧管、法國號、低音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外增加了第二把小提琴。同《七重奏》一樣,其第一樂章和最終樂章都有一段慢板序奏,而後者是這部作品中唯一擁有不安氛圍的旋律。在活潑的第一樂章〈快板〉和優雅抒情的第二樂章〈慢板〉中,單簧管和小提琴擔綱旋律主奏。兩個舞曲樂章──獨特的維也納〈詼諧曲〉和莊嚴的〈小步舞曲〉──中間穿插了一組「愛的二重唱」變奏,主題出自舒伯特 1815 年的歌劇《薩拉曼卡的朋友》,在此樂章中,所有樂器輪流成為演奏焦點。終樂章的序奏與貝多芬《第 7 號交響曲》的中段呼應,再次以深沉的氛圍短暫打斷了歡快的〈快板〉樂章,不過仍收束在熱情洋溢的結尾之中,極具戲劇性。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