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调第六交响曲
悲剧
马勒曾考虑过将他的《第 6 号交响曲》(1904)命名为“悲剧交响曲”,但最终明智地改变了主意:这部阴郁、悲惨、凄切的交响曲本身已经足够说明一切。关于乐曲的内容,唯一存在争议的是马勒所指的究竟是何种悲剧。在他的朋友、指挥家 Bruno Walter 看来,这只是单纯的悲观和绝望,而另外一些人则将乐曲解读为对 20 世纪种种灾难的恐怖预言。为马勒撰写传记的作者 Michael Kennedy 曾提出,这里的“悲剧”更像是古希腊悲剧的同义词,是一种宣泄方式,形式上严谨克制,甚至有振奋人心的效果。无论是从细节还是整体来看,《第 6 号交响曲》都是马勒所有交响曲中最“古典”的一部。乐曲对包括钢片琴(首次在交响曲中使用)、牛铃等乐器在内的大型交响配置的运用出神入化,宏大的终曲里甚至用到一只大木锤来表现命运的重击。第二、第三乐章的顺序历来令人争论不休——不详的“谐谑曲”和田园牧歌般的“行板”究竟谁先谁后,马勒本人对此也几易其稿。这个问题也许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无论采用哪种顺序,《第 6 号交响曲》都一样辛酸沉重、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