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BWV1052
《第 1 号键盘协奏曲》是巴赫七部键盘协奏曲中最著名的一部,其戏剧性的风格和小调的情感主义强烈吸引了 19 世纪听众的青睐。作品被埋没许久后, 1832 年由门德尔松在莱比锡使用钢琴再度演奏,终于重见天日。与巴赫其他羽管键琴协奏曲不同,《第 1 号键盘协奏曲》赋予了独奏家即兴创作的自由与表现精湛技艺的机会。尽管《第 1 号键盘协奏曲》可能类似巴赫其他键盘协奏曲,是从他早期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改编而来,但键盘部分的写作手法十分地道且令人信服,音符从指尖流泻而下。1728 年,巴赫又将这部作品改编至第 146 与第 188 号康塔塔的三个乐章中,并把原曲的独奏部分改编给管风琴演奏。协奏曲第一乐章《快板》的戏剧性与凝聚力由开篇的齐奏主题所表现,这一主题不仅贯穿全曲,其中的短节奏音乐元素也渗透进伴奏中。接下来的《柔板》同样使用了一个齐奏主题作为贯穿首尾的支撑,同时由大键琴的右手声部演奏美妙的装饰性旋律。最后,巴赫在第三乐章《快板》中营造出紧张却充满胜利的氛围,以精彩的终曲结束整部作品。 关于 J.S. 巴赫的键盘协奏曲 键盘协奏曲的形式在巴洛克时期出现得较晚,更令人惊讶的是,巴赫与亨德尔几乎在同一时间各自担任起键盘协奏曲领域中先行者的角色。巴赫先是在第五勃兰登堡协奏曲中尝试了该形式,此后又相继为羽管键琴及多架羽管键琴的组合写作了 13 部键盘协奏曲,其中大部分都由他的小提琴与双簧管协奏曲改编而来。这些作品可能是为他在莱比锡担任乐长时的一支学生乐团所作,而这支乐团经常在莱比锡市中心的齐默尔曼咖啡屋举办音乐会。根据记载,巴赫本人可能出演了他的七首独奏协奏曲,而更多的羽管键琴协奏曲则由他的长子和学生担任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