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小调第三号钢琴协奏曲

Op. 30

这部作品凭借成为演奏家们测试自我能力的挑战而闻名。谁能忘记在斯科特·希克斯 1996 年传记片《Shine》中的崩溃时刻?电影中演奏家大卫·郝尔夫戈特在完成这部作品演出后晕倒。不难发现,拉赫玛尼诺夫的《第 3 钢琴协奏曲》可以成就也可以毁灭它的演奏者。为了作品 1909 年在纽约首演,作曲家本人不得不进行大量练习,在他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的旅途中用假钢琴练习。这部作品能够同时成就钢琴家与作曲家,正如普罗科耶夫恶魔般的《第 2 钢琴协奏曲》(1913)一样。从《第 3 钢琴协奏曲》的一开始,拉赫给我们一种徘徊不去的期待感:由独奏者对主题的简单呈现,伴随轻柔脉动的弦乐与持续不断的铜管乐,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狂风骤雨。果然,在第一乐章的华彩段高潮段落完全释放之前,钢琴旋律在梦幻的狂想曲片段中涌现。第二乐章的“间奏曲”,凭借其澎湃的弦乐和萦绕人心的钢琴主题,在将我们引入最后乐章令人惊叹的绚丽烟火前,先让我们走进作品的沉思内核。终乐章的精妙设计呼应前几乐章的主题,当接近结尾高潮时统一乐曲。绝妙作品仅存在于能掌控它的人手中,否则将迎来悲剧结局。

相关作品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